分享至:
概述

  回溯中国家电发展史,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产品被刻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从不断升级换代的家电产品中,可以窥见中国家电60多年从模仿、引进、创新到转型升级的发展主线,可以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侧影,可以发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历程。
  纵观中国家电发展史,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中国家电产业萌芽期,中国家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着原始的积累;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家电产业蓬勃发展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刺激下,引进国外生产线,中国家电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普及化发展;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家电产业成熟爆发期,家电市场不断细分、规模不断扩张、中外品牌同场竞技,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制造能力;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是中国家电产业创新转型期。经历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后的家电产业进入调整阶段,家电企业开始由规模领先向价值领先转型,家电产品也向生态节能、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家电渠道突破传统向电子商务转型。
  而在中国家电历史时光里,顺德家电是典型的代表,其在中国家电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顺德家电产业的萌芽可以说是从一只香港运回来的鸿运扇开始的,30多年来,经过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模仿阶段、90年代的引进阶段、21世纪的创新阶段,成长为“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中国家电制造重镇”。

中国家电起源

  回溯中国家电的历史,与用电历史息息相关,家电首先得有电,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人用电开始于1879年,那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一台12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发电,点亮了南京路上15盏弧光灯,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座发电厂,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轫,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47年6月动工,历时7个月的沕沕水发电厂,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也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
  有了电后,广义家电如留声机、录音机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中国1900年前后就进口了留声机,1931年钢丝录音机进入中国市场,1951年和1953年,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钢丝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电声厂生产的葵花牌盒式磁带录音机是中国第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
  风扇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家电产品,中国自己生产的风扇是华生牌风扇,不过时间说法上有两个版本:一是从1917年开始,上海企业家杨济川等人合资,在上海四川路横浜桥开办生产变压器的工厂,取名为“华生电器制造厂”。1924年,华生电器制造厂为合兴造船厂定制直流电风扇100余台,然后又生产交流电风扇4000余台,开始在上海地区销售,注册商标为“华生牌”;二是中国的第一台电风扇生产自1916年,发明者杨济川在上海四川路横浜桥开办生产变压器的工厂,以“中华民族更生”之意,取名为华生电器制造厂,至1925年华生电扇正式投产,很快成为着名品牌。

阶段:

  回溯中国家电的历史,与用电历史息息相关,家电首先得有电,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人用电开始于1879年,那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一台12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发电,点亮了南京路上15盏弧光灯,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座发电厂,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轫,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47年6月动工,历时7个月的沕沕水发电厂,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也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
  有了电后,广义家电如留声机、录音机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中国1900年前后就进口了留声机,1931年钢丝录音机进入中国市场,1951年和1953年,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钢丝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电声厂生产的葵花牌盒式磁带录音机是中国第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
  风扇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家电产品,中国自己生产的风扇是华生牌风扇,不过时间说法上有两个版本:一是从1917年开始,上海企业家杨济川等人合资,在上海四川路横浜桥开办生产变压器的工厂,取名为“华生电器制造厂”。1924年,华生电器制造厂为合兴造船厂定制直流电风扇100余台,然后又生产交流电风扇4000余台,开始在上海地区销售,注册商标为“华生牌”;二是中国的第一台电风扇生产自1916年,发明者杨济川在上海四川路横浜桥开办生产变压器的工厂,以“中华民族更生”之意,取名为华生电器制造厂,至1925年华生电扇正式投产,很快成为着名品牌。

• 20世纪50-70年代:萌芽发展期

概述:

  这个阶段主要是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钟表以及电风扇等老一代必备家用消费品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市场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对家电采取计划生产、计划供应,最终就导致了供给能力远远小于市场的需求。不仅如此,缺乏对于市场的了解以及消费者的了解,当时生产的产品改良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产品的设计和款式几乎几十年都是一成不变,产品的价格也是由国家制定。
  同时,由于改革开放,毗邻港澳,敢为人先、有经商头脑的顺德人通过海外乡亲带回的电风扇等小家电,拆解敲打出顺德家电的未来。1975年顺德县二轻电线厂和北滘电器塑料厂(裕华风扇厂的前身)试制台式金属电风扇成功,翌年正式投产,这可以看成顺德小家电业的起步。1979年1月,桂洲柴油机配件厂(桂洲第一风扇厂前身)试制出第一台吊式电风扇,翌年起批量生产出口,成为全省第一家电风扇出口定点厂。

  50年代中国已经研发出冰箱、黑白电视机,60年代研发出洗衣机、空调,70年代研发出彩色电视机......。但由于生产技术和体制限制,这些家电产品仍处于手工敲打制作阶段,离产业化、规模化有较大差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加快发展轻工业”成为主导思想。对家电行业,政府采取了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拨转部分重工业的闲置厂房和设备、率先推行“拨改贷”政策和增加贷款额度等具体措施。1978年,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1979年,中国家电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才真正开启大幕。这年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年,主要家电产量为:黑白电视机131.90万台、彩色电视机0.95万台、洗衣机1.8万台、电冰箱3.18万台。

大事记: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
1958年,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 中国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1979年 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

 

• 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期

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强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加上政府政策刺激,这一时期中国家电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各种家电产品生产线技术从国外引进,建立起中国家电制造产业链,被业界称为中国家电业第一次繁荣。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顺德大批农民“洗脚上田”,乡镇企业群雄并起,很多选择做家电产品,从而开启中国家电之都的序幕。在80年代初,仅做电风扇的就有200多个工厂,这一模式随后又被复制到其他小家电产品,慢慢形成规模。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顺德,在8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日本、德国等生产技术和产品,比如万家乐、美的等或通过购买技术或购买全套生产线,快速形成了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万家乐、容声、美的、蚬华等已享誉全国。凭借着家电制造的快速发展,80年代,顺德就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着名的“顺德模式”,并与东莞、中山、南海一起称为“广东四小虎”。

  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成为这一时期国家发展家电产业最主要的举措,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大批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生产线从各个发达国家引进国内,随即由这些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在这一时期,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电产品迎来了大发展,并产生一大批家电民族品牌,如海尔、美的、长虹等。彩电的表现尤为突出,1982年全国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
  据统计,电视机产量1980年为249.20万台,1981年为539.41万台,翻了一番多,特别是彩电产量增长5倍;洗衣机产量1980年为24.50万台,1981年为128.10万台,增长5倍多;电冰箱产量1982年为9.99万台,1983年为18.85万台,增长近一倍,1983年为54.74万台,比上年增长近3倍。(可制图表)
着名的“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1985年,海尔冰箱遭到了消费者的质量投诉,张瑞敏下令将仓库里的400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其中76台有问题,张瑞敏当场砸掉了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重生产轻质量的现象,也为那个时代乃至当今的企业敲响了警钟—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家电渠道方面,当时家电属于紧缺商品,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除了通过关系批条购买外,百货商场在当时几乎成了人们选择购物的唯一渠道。
  据顺德档案馆资料显示,1980年顺德电风扇产量为13.56万台,1981年为52.73万台,每年都几乎成倍增长,到1989年产量达到1124万台;电饭锅1982年产量只有5万个,1983年为23万个,到1989年达到184万个;电冰箱1984年产量只有0.14万台,1989年达到26万台;空调1985年只有0.1万台,1989年达到0.8万台。

大事记:

1980年,美的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成立,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983年,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轻工业部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
1984年2月,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彩电国产化步伐加快;
1984年前后,国家计划定点生产。1985年开始冰箱、洗衣机、空调的生产需要国家颁发的定点生产许可证。
1984年,由顺德县容奇镇政府出资9万元组建的“珠江冰箱厂”制造出国内第一台双门冰箱;
1985年初,中国第一代后制式燃气热水器在顺德县石油气具厂(“万家乐”的前身)研制出来,后正式以“万家乐”品牌上市;
1986年,八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
1987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顺德杏坛一位铁匠罗小甲运用其精湛的手工,自己发明“敲”出中国第一台电子“消毒碗柜”,后在当地镇政府的扶持下成立公司取名“康宝”。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1988年1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成立,同年,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万家乐邀请了汪明荃作为万家乐形象代言人,开启中国家电企业明星代言先河,“万家乐,乐万家”知名度直线上升,销量猛涨。

• 20世纪90年代:成熟爆发期

概述:

  90年代初,中国家电业开始突破定点生产,迎来家电业发展的爆发期,中国家电业无论在产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对于市场的了解和适应性上的发展中都有了质的飞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国外国内品牌同场竞技、产品品类不断细分、新产品不断涌现。大、小家电都在这一时段迅速掘起。城镇居民家庭的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大宗家电普及率相继超过了90%,到了90年代末,国内家电市场已是琳琅满目,完成了家电产品从普及到技术更新的过程。这一时期,电子商务开始起步,慧聪网及慧聪家电网先后成立。
  这一时期的顺德迎来了第二次飞跃,1992年是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来到顺德,刺激顺德企业发展步伐更加“大胆”。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底,顺德进行了产权改革,政府果断转变角色,退出对企业直接管理,转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美的就是在1993年成立了美的集团并完成了内部改制并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完成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
  这一时期,顺德家电民营企业蜂拥而起,家电产品从电风扇扩展至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饭煲、消毒碗柜、热水器等大小家电,企业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积累品牌,一方面通过OEM(贴牌)积累着技术和资本,万家乐、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和、康宝、神州等品牌迅速崛起。

  1991年,国家正式出台第一个空调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那一时期,家电品牌数急剧增加,到1995年达到高峰,仅空调业注册的品牌就已经达到400多个。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彩电等企业集团化战略增强了企业实力,珠三角特别是顺德在1992年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释放了企业活力。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由先前的技术输入转为资本输入,与国内企业组建的合资工厂纷纷成立,如松下、日立等。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同时,中国家电企业也尝试走出去,1992年2月,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同年,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在进出口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每年出口只有几个亿美元,主要都是电风扇。90年代以后,中国家电产品的出口量开始迅速增长,进入90年代末,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大家电已经代替电风扇等小家电产品成为出口产品的主流。
  这一年代家电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大浪淘沙,通过价格战、广告战等市场手段,中国市场家电品牌的生成期基本完成,一批家电民族品牌崛起。
  在家电渠道方面,除了百货商场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些小型家电商场;中期家电企业选择区域总代理,与国有主渠道并驾齐驱;末期开始,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开始向全国高速扩张。这一时期,电子商务也开始起步,这一时期一个新的网站的成立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1992年慧聪网成立,1999年慧聪家电网成立,1991年6月15日,《中国商情快报》出版,意味着"慧聪商情"模式出现在市场,开创了中国商情报价广告业务的先河,引发了信息服务行业一场深刻的革命。这是中国第一份服务于行业的专业采购指南媒体。1998年,《慧聪商情广告》经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并允许在全国发行,成为以商情报价、产品广告、产品技术信息为主的印刷品广告信息媒体。同时,慧聪网还出版了30余个行业的年度商务黄页——《中国行业资讯大全》。2003年12月慧聪网上市,是国内信息服务业及B2B电子商务服务业首家上市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
  1995年之后,家电业迅速脱去浮华的外衣,虽然产销量在不断扩大,但利润率却直线下降。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
  根据顺德档案馆资料显示,顺德家电产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得到迅猛增长。电冰箱从1990年的30.05万台增长到1999年的265.40万台;空调从1990年的1.14万台增长到1997年的237.14万台;燃气具从1990年的131万台增长到1994年的502万台;洗衣机从1992年的1.24万台增长到1999年的31.12万台;微波炉从1992年的44.18万台增长到1999年的590.19万台。(可做表格或图表)

大事记:

1991年,国家正式出台第一个空调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
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南巡最后一站来到顺德的珠江冰箱厂,说出了那句影响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话:“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整个国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改革;
1992年,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10个企业参加;
1993年,美的集团成立并完成了内部改制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底,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内,顺德进行了一场“悄悄”的产权改革,政府果断退出对企业直接管理,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释放了企业活力;
1993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
1994年,国外着名家电企业进入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年底已有20多家中外合资家电生产企业。
1996年,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

• 21世纪:创新转型期

概述:

  这一时期,中国家电技术、市场趋于成熟,经过市场洗礼,家电业进入新的调整期,产业集聚、品牌化、国际化明显。进入21世纪,家电消费成了一种典型的品质消费,家电企业开始由规模领先向价值领先转型,家电产品也向生态节能、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家电渠道向连锁专业卖场、电子商务等转型。
  顺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2012年顺德生产的家电产品销售额已达2100多亿元,约占全国同业的20%。,并被誉为“中国家电之都”,空调、冰箱、风扇、微波炉等家电企业开始引领全国家电发展,家电企业越来越重视追求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时期,顺德家电业同样开启转型升级步伐,华南家电研究院、总部经济、工业设计发展等政府政策和平台的建立,带动企业转型升级,这一阶段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追求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突破千亿的美的集团主动减速,从规模增长第一转变为规模与利润同步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家电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空调、彩电、大部分小家电等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均超过70%,中国制造的45类家电产品销量稳居全球第一。2011年中国家电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7万亿元,是2001年的4.7倍;出口额超过46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速为23%,远远领先于GDP增幅和整个进出口的增幅。中国家电业在2004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彩虹入主厦华电子,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接盘新飞,美的收购华凌、荣事达等。2005年,海尔成为首个产销突破千亿家电企业,随后2010美的突破千亿。
  经历规模化发展、市场洗礼,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家电业开始微利时代,在国家政策和市场趋势的引导下,开始转型升级。2003年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同年11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实施;2005年3月1日,《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2007年1月,5部委联合签发的“禁氟令”7月1日正式实施;2008年4月,《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
  2001年,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最早开放和最早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家电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共存。同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精明的中国家电企业找到了对策,一方面继续以高性价比为杀手锏与欧美、日韩家电企业进行本土的较量,一方面尝试用海外并购、自建基地等方式推进自有品牌扩张。作为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中第一个吃螃蟹者,TCL自1999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就大举进攻越南市场,从东南亚国家起步,2002年先后收购德国施耐德电视业务、美国碟机厂商GOVIDEO、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早在1999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就未雨绸缪,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立了工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中国企业。2002年,海尔花费1400万美元买下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设立了美国总部,并命名为“海尔大厦”。截至2012年8月,海尔在海外已先后建立起7个工业园、7个海外工厂及10个ICM(即国际合作)工厂。此外,美的、格力等企业也都纷纷发力海外建厂。
  在家电渠道方面,21世纪,专卖店、销售公司、代理商、直营商、供销商等百花齐放。在2000年前后,家电连锁业开始起步,2005年以后,看好这一行业的投资者纷纷介入,走上了跑马圈地的扩张布局道路,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三联、五星、通利等为主的跨区域连锁企业在当时迅速崛起。近年来,电子商务崛起,家电企业纷纷借助这一新兴渠道突围。2004年,慧聪推出B2B核心产品——买卖通,为中小企业建立起了以垂直行业为特色的全方位网上诚信贸易平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面扩张的家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政府开始了两次大手笔救市:2007年,“家电下乡”政策推出,千亿级的农村市场被撬动;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以“节能惠民”等一系列家电行业财政提振措施,推动家电行业全面升级。

大事记:

2000年,家电行业价格战如火如荼,空调、彩电尤甚;
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在这一年里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国外多家DVD制造商结成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索要专利费;
2003年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
2004年,中国家电业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彩虹入主厦华、美的收购华凌和荣事达等;
2005年,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2007年“禁氟令”实施,节能环保成为家电发展趋势;
2006年,顺德被授予“中国家电之都”称号,所辖的北滘镇同时被授予“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称号。
2007年,“家电下乡”政策推出,千亿级的农村市场被撬动;
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以“节能惠民”等一系列家电行业财政提振措施,推动家电行业全面升级;
“顺德家电”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正式成为集体商标,这是全国首个区域集体商标;
2010年10月,美的集团宣布集团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这也是中国家电大企业俱乐部中,继海尔之后第二个迈进千亿俱乐部的成员;
2010年,家电网购开始兴起,一批网上商城开通家电零售业务,家电电子商务大战全面开启;
2012年,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消费政策全面启动,当年中央财政安排350亿元的资金推广节能产品,产品型号、产品类型不断扩围;
2013年4月,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电产品交易中心——中国慧聪家电城在顺德北滘奠基,将打造国内第一个智慧家电城,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国家电第一展、中国家电第一城、中国家电第一网、中国家电产业中心”于一身的“四位一体、四个第一”的中国家电与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顺德产业转型、城市升级新的名片,“中国家电之都”的新中心。

结束语

  中国家电业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带动下,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艰辛走过了60多年。作为最早放开的行业,中国家电凭着自身的努力,经过模仿、引进、再创新的道路,成就中国家电制造王国地位。如今,转型升级的中国家电业正朝着国际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中国家电制造强国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