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喜忠
各位代表:
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顺德经济社会综合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目标,统筹推进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三大重点工作,以民生幸福为依归,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5.1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4.1亿元,增长12.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市辖区百强首位,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我们致力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区域价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区控规覆盖率达57%。佛山新城与乐从全面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顺德新城建设提质提速,路网、绿网、滨水景观建设成效显着,核心区中轴线、德胜总部商务区初具雏形,大良东区板块日臻成熟,东拓步伐加快。北滘等镇街绽放小城魅力。网络型城市形态更加凸显,区域价值充分彰显。
城市功能有效提升。重点项目建设继续突破,区域性交通设施、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港口、水利、电网、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成为全省创建城乡土地生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大力解决农村“两地”问题,加快建设农民公寓。“美城行动”向村居延伸,“五位一体”道路综合整治、“大保洁”等工作成效显着。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建成使用,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至23%。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新增及改造绿化面积327万平方米,滨水区域、主干道路、重要节点绿化改造及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全面升级。铁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单位GDP能耗下降5.6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6.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污水治理创出新路子,“窝棚猪”等热点环境问题有效解决,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逢简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城市街区面貌改观,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我们致力调整结构、增强后劲,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着提升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等增幅居全国十强县之首。消费、投资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1.5和3.8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上升8.5%。人均GDP达16778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达3.16亿元,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出台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8条”,实施企业专员等制度,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碧桂园集团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关口,美的集团成为国内最大家电类上市公司。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扎实推进,家电业等加快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6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发展增势喜人,物联网应用全省领先。成功举办第二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农业产业化及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居全省领先水平。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工程中心30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启动运作。商标品牌和质量强区战略深入实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8年居全国县域前列。天交所广东运营中心落户我区,30家企业登陆场外交易市场,新宝股份、欧浦钢网成为IPO重启后首批上市企业,全区登陆资本市场企业累计达63家。赴京举办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反响热烈,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加快集聚。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推动145项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省现代产业500强、省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占全省比重连续三年超过10%。全市新批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超过一半落户我区。华侨城、慧聪网、村田陶瓷等行业巨头纷纷进驻。南方智谷、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重大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致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共建共享幸福顺德彰显成效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80万,办理社保卡超过140万张。推行居民医保重大伤病补充保险制度。五保户、低保户、“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4.1%、9.3%和14.1%,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养老待遇稳步提高。社会参与养老事业持续升温。残疾人、妇女儿童、公益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区儿童福利院建成使用。超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多元开放的学校评价体系。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比重提升至52%。社区卫生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第一人民医院易地新建和伍仲佩医院扩建进展顺利。“平价医疗服务”等深受市民欢迎。完善人口计生管理。加快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区妇联、区侨联、区工商联分别荣获“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顺德博物馆建成开放,顺德演艺中心、德胜广场等文化场馆有效盘活。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岭南美食文化节、欢乐龙舟文化节盛况空前,获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顺德龙舟队征战世界龙舟锦标赛勇夺4金。深入开展“十大市民文明行动”、“顺德好人”等活动。碧江村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清晖园、顺德糖厂早期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平安顺德”建设迈上新台阶。原始刑事治安警情同比降幅连续两年超过30%,市民安全感明显提升。抓好“六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高效运作。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大良中区社区、容桂幸福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安全生产稳控在省下达指标以内,城市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强化。
我们致力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得到增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大力压减审批服务事项,继续向社会转移职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初步构建宽进严管市场监管体系。企业登记信息化并联审批在全国率先突破,实现“一表登记、三证同发”。全国首推商事主体网上年报备案。在国内率先发布企业经营审批事项目录,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发出全省首张投资项目立项备案证,进一步压缩工程项目报建验收时限。
协同共治不断深化。全方位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群团组织枢纽功能日益凸显。社工机构和社工队伍发展壮大,法定机构承接政府职能更加有力,居家养老等领域社会创新项目深受欢迎。公共决策咨询迈向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参与平台有效拓宽。村务公开、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股权信息化管理、农村财务网上监控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微问政”。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四风”专项整治,队伍作风明显改进。外事侨务、统计、信访、人防、武装、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市驻顺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顺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顺德发展的各界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土地、环保等要素瓶颈愈发凸显;城市发展质量还不够高,聚集辐射能力和开放度都还不够强;民生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社会参与度还有待增强,行政绩效还需进一步提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部署
各位代表,2014年是顺德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目标,把“质量并举、以质取胜,效益优先,高端发展”理念贯穿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全力推进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民生幸福等核心工作,着力破解一批关键性问题,通过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力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和市民生活改善,切实增强顺德综合转型的持久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区域长远发展的核心优势。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目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城市综合环境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汇聚各方正能量,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区域价值,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城市。
注重规划引领、策划先行。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健全城市升级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协同规划,提高控规覆盖率,优化规划实施机制。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注重合理布局、功能提升。强化佛山新城、顺德新城“双核”带动,魅力小城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推动网络型城市加速成型。加快建设佛山新城。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加快产城人融合互动,建设中欧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科学统筹东平水道、潭洲水道沿岸陈村、北滘、乐从等镇“两河三岸”地区城市规划,大力推进乐从“六纵六横”骨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德工业服务区对顺德产业的辐射带动,建好中德高技术实验园等优质平台,加强对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招商,加快智能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商贸金融等产业聚集。精心打造顺德新城。实行“中优、东拓、西延、南联、北融”,增强顺德新城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中部优化:加大产业聚集力度,推动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建设,促进南方智谷总部创新区快速成型,完善顺峰山公园服务配套,加快滨河路、桂畔海云近东区景观提升,打造高品质生活区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带。东部拓展:推进东乐路东延线、德民路东延线等道路建设,搭建东拓路网骨架,主动对接广州南沙新区。西部延伸:实施德胜河北岸城市改造,推动马岗片区发展,合理布局现代教育、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绿色产业。南部联动:推动德胜河“一河两岸”统筹建设、有机联动,加快一体化进程。北部融合:推进新基北路、新市良路、羊大路、甲子路延伸线等建设,加快大良、伦教融合步伐。促进镇街协同发展。加快市政网和生态网的贯通,健全镇街深度合作机制,引导镇街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确保全区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的整体协调推进。
注重智能高效、科学管理。坚持简约、实用、有效原则,倡导花小钱办大事,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水平,确保城市运行有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区内路网结构。把顺德环形快速干线作为最核心的基础工程抓实抓好。推进伦桂路、禅西大道南延线、新南沙大桥等骨干路网建设。疏通重点区域道路“毛细血管”,继续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推进公交专用道试点,加快人行道、自行车道建设。强化对外交通连接,加快推进广明、江番、佛江高速以及海华大桥、江顺大桥、三善大桥(扩建)等项目。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做好沿线区域发展布局研究和站点设置、站场综合开发规划。大力推进500千伏顺德II输变电工程、水利工程和顺德新港建设。科学评估和优化重大公共设施布局。强化城市管理。推动“美城行动”覆盖所有村(社区),全面铺开“五位一体”沿街景观整治,完成105国道、121省道(原325国道)、碧桂路、南国路景观改造和广告整治。鼓励社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更好发挥智能交通和数字城管作用。
注重生态优先、宜居宜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市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推进低碳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限期关停、转移和提升一批“三高一低”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小区”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体现付费使用资源原则,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综合整治。更大力度推进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综合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村分散污水治理和分散工业废水集中收运处理,实施桂畔海等10条重点河涌整治。加强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污染防治,推进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加大工业锅炉、黄标车整治力度。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水平,加快启动垃圾焚烧扩能提升项目。提升绿化水平。更加注重绿化生态价值和效益,推动森林进城、绿化进社区。加强城市、郊野、镇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公益生态林建设。提升绿化美化,推广道路和建筑物立体绿化,加快潭洲水道、德胜河、桂畔海等江河沿岸绿化景观带建设。
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工业立区、服务强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解决基础性、结构性问题为突破口,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企业做主体、政府造环境,着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热情,释放企业发展潜能。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深化实施“龙腾计划”、“星光工程”、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8条”,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在新一轮市场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继续大力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顺商综合实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化企业专员制度,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梯队,支持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平衡利益。推进全省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立土地发展管理委员会,着力破解土地历史难题,释放顺德转型升级巨大潜力。强化土地规划管控,加快全区立体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适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总要求,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突破产权关系复杂、改造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以点带面推动、以价值提升带动“三旧”改造有效突破。重点推进德胜河“一河两岸”、乐从北入口等片区改造。以战略高度推进村级工业园整合提升,科学制定方案,稳步推进试点。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把创新作为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根本动力,更好发挥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作用,促进创新、人才、资本等核心要素高效配置,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专业镇、信息家电示范专业镇建设。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发挥政策性投融资机构作用,推动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
强化项目平台支撑。突出产城互动,发挥项目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德工业服务区、南方智谷、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顺德(云浮新兴新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强化特色、错位发展,为优质项目提供平台,全力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创新招商模式,强化事后监管,提高项目策划、甄别和谈判水平。发挥城市升级、综合转型的环境优势,提升招商质量,加快项目落地。积极探索“研发设计、高端制造、渠道创新”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引领性项目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载体和项目建设,提升家电制造业和机械装备业核心竞争优势。发挥中德工业服务区、南方智谷等重大载体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聚集功能。加快广东工业设计城扩容提质。着力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重点项目,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领域抢抓新的机遇。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国家安全农产品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构建和谐美好幸福顺德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断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提高市民幸福感。
优化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的保障机制,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更大范围推行民生项目参与式预算。鼓励多元化保障模式,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和竞争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促进民生可持续发展。
健全基础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突出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两手抓”,实现社会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鼓励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发展。探索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快建设南国西路保障性住房。推进平安创建十大工程,发布顺德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医疗绩效科学评价机制,实现全区公立医院信息化自助服务系统全覆盖,加快区第一人民医院、桂洲医院整体搬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引导市民首诊在社区。提升人口计生服务质量。办市民满意的教育和优质的均衡教育。着力提高公办教育总体水平,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更加注重普通高中办学质量。优化城乡校网布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评价体制、职业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强化开放办学理念,深化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加强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体设施和群众性文体活动覆盖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岭南文化,活化一批历史文化片区、特色街区和历史建筑,创作一批体现岭南文化内涵、凸显顺德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加大非遗项目保护和非遗传承人保障培养力度。推动顺德传统文化进入市民生活,加强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强城市内涵宣传,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
着力打造幸福社区。把生活社区作为社会建设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生活便利、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幸福社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公共设施配套、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建立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今年,我们还将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市民更加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巩固改革开放领先优势
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立足我区综合改革初步建立的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进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设立民营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争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优化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土地供后监管、建设用地退出等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资产运作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优化公共创新平台运作模式。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经营项目投资多元化、市场化。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区统一的信息公示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强化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启动行业许可并联审批试点和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建设。加快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显着提升企业投资便利化水平。放宽中介行政限制,打破垄断,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提升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探索慈善福利事业社会化、专业化、透明化发展。完善现有法定机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助推政府执行效率整体提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进社会和谐。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鼓励市民广泛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城市凝聚力。
大力实施开放引领,提升改革发展层次。跳出顺德谋划顺德发展,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机制,汇聚更大的发展资源和力量。大力提升城市外向度。充分发挥内畅外通交通优势,深化与周边地区战略合作,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广佛肇都市圈和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友城、港澳台等渠道,提升城市和产业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抢占全国乃至全球商机。弘扬顺德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胸怀,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形成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局面。
五、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进一步强化执行、优化服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奋发有为、廉洁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完善机制、提升效能。深化内部动力机制建设,提升各级干部攻坚克难的毅力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定力。强化全区上下的“运动员”意识,形成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少抱怨、少指责,多沟通、多实干的工作氛围。完善部门设置,优化流程设计,加强部门协作,推进区镇政府职责异构,加快形成大财政、大国资、大国土、大招商、大交通、大环保工作格局。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建立健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审等制度,确保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债务资金的安全高效。
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履行职能。着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加强网络问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动行政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建立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执行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强化科学决策,问计专家、问计基层,完善公共决策咨询体系,开展公共服务政策社会评议,增强社会共识与政策认同。
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敷衍塞责、庸懒散奢等行为。加快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咨询和行政投诉平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公务员考核与奖惩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为实现“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
关爱长者 建成5个“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引,组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队伍。逐步推行养老机构社工介入服务。推进为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和失独老年人购买住养类养老服务试点。推动村(社区)设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站。
公交优化 开通“南顺互通”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线路设置。新增公交车辆100辆,中心城区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18台。公交站亭建设覆盖85%以上公交站点。
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推行社区医生慢性病管理责任制,慢性病跟踪管理率达80%以上。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健康小屋”,并逐步推广至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食品安全 对全区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及餐饮服务三个环节的监督抽检达到1000批次,各镇(街道)食用农产品检测比率同比提高5%。每个镇(街道)鼓励和推动完成1个以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累计完成1000平方米以上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不少于6个,对市场设施、市场环境、食品检测监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提升。
教育惠民 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区93%的幼儿园成为规范化幼儿园,幼儿园上等级率达78%。完善顺德新城公共教育配套,加快推进1所中学、1所小学建设。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文化共享 打造区级重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广粤剧、永春、龙舟等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文体项目。新建、改造、提升10个社区体育公园。
社区优化 各镇(街道)推动新建或改造提升包含各类休闲文化公共设施的高标准社区公园1至2个。鼓励对环境欠佳、设施陈旧的村(社区)进行改造优化。全面完成14个全征地社区的公共项目建设,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团队。
生态家园 铺开“五位一体”沿街景观整治,每个镇(街道)落实1个改造试点。实现“大保洁”市政管理模式全区覆盖。完成容桂、北滘、乐从、龙江、均安等5个镇(街道)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升级改造。推进建设农村分散污水治理项目。按照“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每个镇(街道)启动至少1条河涌的整治工程。
信息便民 各镇(街道)政府公共服务办公区域、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推进住宅小区光纤入户,光纤覆盖达8万户,新建楼盘小区光纤通达率达100%。推进在区内所有路边收费停车路段和收费公共停车场支持市民卡刷卡消费。
治安提升 推进视频卡口和电子防控网络建设,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2013年12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
充分就业工程。实施“蓝领工程师”培育计划。完成3.4万人次技能提升培训,完成率达121%。开展城乡居民岗前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机会。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计划,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推行“阳光就业服务工程”,对已办理失业登记仍未就业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132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社会保障工程。全区80%的村(社区)实现社保服务联网,为群众提供劳动、社保、金融等自助服务。2013年起实施重大伤病补充保险制度,居民重大伤病患者报销比例达62%。建立健全异地务工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救助困难群众3697人次,救助金额431.43万元。
治安提升工程。推进警用电子防控体系建设,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730个(含392个高清点),23个高清治安卡口,全区视频一类点达6542个、卡口总数达202个。继续完善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体系。完成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两抢”、“两车”、“两入”、“黄赌毒”警情分别下降36.8%、47%、24.6%、40.4%。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立案下降、破案绝对数及破案率上升。全区命案发案下降54.8%。推进社区警务平台及移动社区警务,落实社区警务专职化、“以房管人”、定期抽查通报等工作措施。
住房保障工程。编制2013~2020年全区住房建设规划。1270套新增公租房全部动工,2324套公租房和限价房基本建成。完成率达到127%和101%。
市民健康工程。建成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启用社区卫生服务移动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2.08%,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85.37%。省卫生村覆盖率达98.8%。成立省内首个县区级医学检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扎实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为9509对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食品安全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抽检食品1488批次,对肉制品、大米、豆制品、食用油等大宗商品抽检654批次。编制《2012年度顺德区食品安全监管白皮书》,向社会公布2012年全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构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和防控体系。完成40个农贸市场硬件建设。
教育惠民工程。全区幼儿园上等级率达76.2%,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90.98%。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制度。落实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6000元/人·年、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2470元/人·年、中职学校全面实行免费入学。
文化共享工程。组织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展览、讲座近2000场,免费放映电影2600多场。在顺德一中德胜校区、李兆基中学,以及北滘、勒流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进校园”试点。为异地务工人员开展700多场文艺培训。为4000多名市民进行免费体质测试服务。
生态绿化工程。新增及改造绿化面积327万平方米。完成碧桂路(容桂段、伦教段、北滘段)绿化改造、顺德新城核心区中轴线绿化景观提升改造、顺德立交桥及大良主城区人行天桥立体绿化一期工程。每个镇(街道)启动1至2个新建、改造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项目。
清洁家园工程。全区村居垃圾收集站改造完成率达85%,容桂、北滘、乐从、龙江、均安等5个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动工建设。容桂、勒流、陈村、乐从、龙江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扩建项目在建。完成14座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龙江镇有机废水集中处理项目动工建设。整治主干河涌和部分支涌工业排污口,规范合法排污口208个,清理取缔非法排污口51个。关闭未达整改要求的排污企业291家。全区提前淘汰公务类黄标车120辆,提前淘汰社会类黄标车3717辆,全部取消2000年底前登记营运类黄标货车营运资格。升级改造2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公共设施工程。完成8座人行天桥建设。启动新建(改造)停车场(库)34个,配套停车位3800个。网上审批大厅全面启用,848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完成市民卡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在顺峰山公园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爱心结对工程。全区295户困难户、710名困难群众列入被帮扶对象。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试行“一企一岗、一企多岗”的推荐办法,帮扶困难户就业。开辟公益性岗位,优先就近聘请被帮扶对象。通过实行义工家教、爱心助学等方式对困难户学生开展助学帮扶。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2012~2016年十项重点工程推进情况
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2至2016年十项重点工程,目前各项工程推进情况如下:
顺德新城工程。按计划推进43项重点项目,其中10项已完工。城市景观、绿化亮化、道路交通等建设水平显着提升。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大良东区板块日益成熟,顺德新城东拓步伐加快。南方智谷B区启动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落成。
佛山新城工程。佛山新城委托顺德区管理,实行区镇融合、联动发展。北滘麦家沙拆迁、乐从岳步村全征地、乐从大墩村改造进展顺利,安置房小区建设已完工。中德工业服务区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基础网络工程。23项重点水利工程完工18项。完成12项内河涌整治工程,整治内河涌565公里。建成14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绿化提升工程,近年来绿化投入累计达11.81亿元,新增(改造)绿化面积达906.3公顷,其中2013年投入达6.62亿元,新增(改造)绿化面积达461公顷。完成286公里城市绿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绿化水平全面提升。佛山一环南延线(主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三横四纵”高速路网、“30•15”交通路网(即区内各镇(街道)30分钟互达,15分钟上高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数字城管覆盖全区10个镇(街道)中心城区,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环境再造工程。深入开展“美城行动”,2011年8月起累计投入达48.9亿元,考评范围覆盖全区一半村(社区),市容环境明显改善。铁腕推进以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7.88亿元推进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投入7.8亿元,推进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预计三年内将完成110座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村(社区)垃圾收集站改造提升,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100%。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德胜河“一河两岸”、天富来国际工业城改造项目、容桂文塔中央商务区、勒流滨水生态区启动区、乐从北入口片区等重点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产业软实力工程。深化实施“龙腾计划”、“星光工程”,出台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8条”。创造性推出企业专员制度和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目前全区共有63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13个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品牌、专利、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域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居全省领先水平。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1+10”人才政策,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人才管理体制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载体工程。 南方智谷吸引力合科技园、广业科技服务基地、广东湖南大学研究院等项目落户,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单位,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00家。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优质项目加快进驻。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入驻企业累计达21家、总投资234亿元。中德工业服务区、顺德(云浮新兴新城)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推进。
现代产业工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6∶52.5∶45.9。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机械装备产业成为顺德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6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发展增势喜人,物联网应用全省领先。慧聪中国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顺德,探索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渠道创新”全产业链模式迈出重要一步。省现代产业500强、省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占全省比重连续三年超过10%。
文明安康工程。编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规划。实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8间,覆盖率为92.08%。推行社区医生进家庭服务,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420个。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门急诊次均药费降至25.94元。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2.06平方米。建成公交站点3045个,2013年日均公交客流量约42万人次,较2011年底提高40%,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3%。完善食品信息发布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加大警力下沉力度,推进电子防控体系建设,建成前端视频点48967个,原始刑事治安警情同比降幅连续两年超过30%。
安居乐业工程。完成省政府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开发公益性社区服务就业岗位,93个社区成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出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完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蓝领工程师”培育计划。完善助残扶困和社会救助机制,建立社保财政补贴机制。完善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大伤病补充保险制度。
改革创新工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大力压减审批服务事项,继续向社会转移职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初步构建宽进严管市场监管体系。企业登记信息化并联审批在全国率先突破,实现“一表登记、三证同发”。全国首推商事主体网上年报备案。在国内率先发布企业经营审批事项目录,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发出全省首张投资项目立项备案证,进一步压缩工程项目报建验收时限。全方位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社工机构和队伍发展壮大。居家养老等领域社会创新项目深受欢迎。公共决策咨询迈向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参与平台有效拓宽。推进法定机构试点。村务公开、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股权信息化管理、农村财务网上监控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