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喜忠
各位代表:
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同心协力 勇攀高峰
2011年,是顺德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光荣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上级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政府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元关口,预计达到2263.9亿元,同比增长1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工业总产值5965.1亿元,增长14.7%;外贸出口总值169.3亿美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4亿元,增长13.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2.1亿元,增长20%。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开发,着力抓好规划布局和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全区共识,网络型城市发展理念正式确立。顺德新城、创意新城、生态新城重点建设目标基本确定,携领三大功能片区发展。组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制定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发布全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及22个专项规划。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广珠城轨以及顺番公路、碧桂路、均荷路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一环南延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重点水利工程36宗,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500千伏顺德站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提前启动,能源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广东工业设计城、大良凤城食都等“三旧”改造项目成果初现。
城市管理更加到位。启动美城行动,市容环境明显改善。TC公交、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试点实行路边停车收费,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区停车难问题有所改善。开展镇(街道)城市管理满意度调查,公众参与度逐步提高。
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建成城市绿道286公里,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30公顷。新增4个广东省生态示范镇,29个村(社区)通过市级生态示范村、绿色社区验收。成为省低碳县(区)试点。深入治理河涌、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整治内河涌470公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一年来,我们坚持质量并举,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
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家电、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景气指数稳中有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强劲,45个项目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9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家电、家居、珠宝加工等优势产业总部集群加快成型。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项目进展顺利,全省首个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落户我区,阿格蕾雅OLED分子功能材料开发团队获评省创新科研团队。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广东工业设计城跻身国内最大工业设计产业基地之一。专业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新业态提档升级。太平洋、保利城市综合体等大型项目快速推进。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再创佳绩,新增1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显着增强,新增万和电气、中国地板2家上市企业,汇丰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成功落户,顺德建行等金融机构获准升格。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工厂化养鱼、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成效显着。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院士工作室2家,引入科技特派员58名。均安牛仔服装创新中心成功晋升省级。专利、品牌、标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县域前列。新增东菱和富华2件中国驰名商标、16件省着名商标。新增省名牌产品39个,数量居全省首位。1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2项,主导电压力锅国际标准修订。
产业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挂牌成立并获授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吸引社会投资近150亿元。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首批12家龙腾企业即将入园。中国南方智谷完成顶层设计,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建成使用,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大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力度,社会建设再上新水平
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设立镇(街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基地,建立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新模式,户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首次纳入医保范围。调整医保待遇,住院报销最高支付额提至16万元,职工养老金连续7年提高。推出居民门诊“一卡通”和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养老、平安钟服务、残疾人扶助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1.5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47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改造危房91户。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建设任务。慈善网络不断完善,188个村(社区)成立福利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扫尾工作,教师收入实现“两相当”。扶持学前教育发展,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和顺德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启动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民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成为全国首个镇(街道)公立医院均实现二甲水平的县(区),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晋级三甲医院。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容桂、勒流计生服务所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称号。
文化建设得到强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达60%。基础图书服务点、农家书屋遍布城乡,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审。圆满承办“美的杯”第18届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等大型活动。被授予“中国盆景名城”、“广东省灯谜艺术之乡”称号。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创文”省检顺利过关。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顺德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平安顺德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完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整体布局。新建平安村居示范点21个,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率超过90%,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4.6%。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作用显着,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0%。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妥善做好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强化。村(居)换届选举顺利完成。陈村成为全省首个创建法治镇先行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先行先试,着力深化综合改革和政府执行力建设,行政服务开启新征程
行政效能逐步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完成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审批要件、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完成75%以上。5个部门初步实现审批时限缩短50%的目标。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区教育局审批服务科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动服务下基层,全省首设镇(街道)出入境办证窗口,实现异地车辆委托年检、居民临时身份证办理等业务向镇(街道)转移。
协同共治活力彰显。制订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各项政策,出台社会建设行动计划和全区拓宽群团组织社会职能实施方案。社会组织蓬勃发展,3A等级以上单位增至30家,居全省县域前列。培育壮大社工队伍。建立社会工作体系,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全区共有社工机构5家、专业社工60多名。创新公共决策咨询机制,三级咨询体系初步成型。
农村发展根基扎实。建立农村改革政策体系。实行政务村(居)务分离,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覆盖全区。大良红岗社区股权信息化管理、勒流家庭服务中心、乐从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均安农村固化宅基地等改革试点进展顺利。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行政处罚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行微博问政,区政务网站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加强法治城市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侨务、外事、统计、人防、气象、武装、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报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风险明显,企业生存压力加剧,产业结构升级难度更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公共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仍需完善,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政府服务、治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与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市驻顺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顺德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顺德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真抓实干 谱写新篇
2012年,是顺德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是顺德实施城市升级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顺德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以及珠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2012年政府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精神和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目标,按照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和改革发展形势,加快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抓住战略启动年、计划执行年、政府服务年的工作特点,统筹策划、强化执行、督促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政府治理转型。
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城市升级实现顺利开局,产业转型取得新的突破,幸福顺德建设初见成效,综合体制改革深化推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此,我们将切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 启动城市升级,打造宜居城乡
把人民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落实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构建网络型城市的基本框架,健全现代城市功能,彰显生态水乡优势,全面启动特色宜居城乡建设。
改革规划管理体系。建立与三大功能片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分别设立三大片区规划管理机构,集中行使片区内规划审批管理权限,推动规划细化落地。
推动功能片区建设。实施东部片区引擎带动、北部片区和西南片区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动三大功能片区加快成型。东部片区集中力量打造顺德新城。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开发德胜河“一河两岸”、德胜总部商务区、南方智谷B区、顺峰山公园城市门户区等重点区域,加快保利城市综合体、置业广场、顺风湾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骨干路网、慢行系统、绿化等配套水平。北部片区打造创意新城。全力推进佛山新城建设,做好大墩村改造、麦家沙搬迁以及岳步村征地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乐从、龙江展贸走廊转型和都市魅力提升。依托北滘新城和陈村新城打造潭洲水道滨水组团,塑造广佛都市圈创意商都和城市花园。西南片区打造生态新城。重点抓好生态保育、特色旅游开发以及绿色制造业发展,着力推进顺德(均安)国际生态谷、岭南水乡村落休闲旅游区、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启动区建设。同时,引导各镇(街道)突出核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公共服务并存的魅力卫星小城。
推进基础网络工程。完善路网体系。推进高速路网和快速路网成型,加快佛陈路东延线、一环南延线、黄榄快速干线、伦桂路、五沙大桥扩建以及红旗路、高富路、乐龙路等一环南拓工程建设,强化对外交通网络联系。优化区、镇(街道)市政路网结构,启动新基北路、甲子路延伸线建设,改善市区交通拥堵状况。优化水网质量。抓好顺德新港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水排放管理,加快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的建设改造,推广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完成570公里内河涌整治,精心打造佛山新城滨水示范段、德胜河“一河两岸”滨水长廊以及镇街滨水岸线景观,再现顺德水乡风情。构筑生态绿网。制定全区绿化总体规划。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加快绿化升级。塑造顺峰山公园山水景观,推动大型综合公园与城市街头公园绿化水平同步提升。加快广珠西线沿线绿化生态带建设,打造全省绿化示范路。推动三级绿道网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防护绿地或生态景观林带同步建设。推动城市绿带、区域生态廊道建设与省“万村绿”行动同步开展,实施森林入城、公园下乡。打造城市智网。加快推进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和配网改造工程,积极探索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数字城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扩大镇(街道)数字城管覆盖面。
推进环境再造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美城行动,完成“八个一”精品化管理示范试点,围绕城市道路保洁等管理重点,促进市容环境的全面提升。规范城市道路标识。通过新建多功能公共停车场、推广路边停车收费以及探索大型商场、社区置换停车等方式,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扎实推进省低碳县(区)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新上项目碳排放标准评价体系,推进低碳示范小区建设。深入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在内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加强严控危险废物和涉重金属行业整治。改造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再造城市发展空间。争创国家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依法清理闲置土地,科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大力实施“三旧”改造,牢牢抓住工业升级和旧村居改造两大重点,加快推进德胜河“一河两岸”和乐从北入口连片改造,龙江旺岗村工业厂房、杏坛康宝旧厂房改造,容桂华口、北滘都宁岗、勒流宏宇工业区商品厂房以及均安豸浦、龙江陈涌旧村居改造等示范项目。在符合条件的“三旧”改造项目中,配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产业是顺德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是顺德发展的命脉。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扶持企业抵御危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巩固产业特色优势,积极开创产业转型升级顺德模式。
全面实施星光工程。设立星光工程专项资金,从财税扶持、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提升、发展载体、优化环境等7大方面,全方位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将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延伸到小型微型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建设企业创业孵化器。
深化实施龙腾计划。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行差别化扶持措施,加快形成企业专业分工、梯度发展局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德胜总部商务区、北滘总部经济聚集区、容桂东部新城商务区集约建设、完善功能,聚集高端要素,为企业实施总部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深入开展质量强区活动,推广精益制造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打造国家品牌和世界品牌。加强区域品牌培育和推广,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制订,提高“顺德制造”美誉度。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创新、人才、资本三大核心要素融合互动、优化配置,提升产业软实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设立科技孵化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新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标准、检测等服务。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建设,筹建国家知识产权孵化基地。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制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引才工程,引进、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盘活人才存量,加大对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人才效能。推动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人才载体建设。着力解决人才服务和生活配套问题,加快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实施金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银行机构和创投风投机构,加快区域性金融中介平台建设,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工程,完善上市公司孵化机制。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发动中小企业参与区域集优债项目,鼓励银行增设小企业信贷或科技信贷专营部门,争取成为全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
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推进中国南方智谷建设。制订配套政策措施,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推进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建设。理顺管理运营机制,加紧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龙腾企业入园进程,全力推进浦项钢板、顺德新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建设。完善合作区体制机制,创新招商服务和扶持政策,加快合作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抓好规划和签约项目落地。加强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企业抱团转移。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广建设标准厂房和科技厂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孵化基地。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各级政策资源。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大力推进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建设,加速精密装备、智能装备、环保装备、汽车制造与配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推进家电、纺织服装、家具等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外延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发展。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益的落后产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扶持物联网、新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强与港澳台高端服务业合作,全力推进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顺德)基地、广东家具(乐从)国际采购中心等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品牌推广、展览展示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三、注重民生民享,建设幸福顺德
改善民生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突出保基本、重公平、可持续,聚焦市民关注热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让发展成果更加均衡地惠及全体市民。
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制订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完善社会保障。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加大社保扩面力度,合理调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建立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区颐养院二期工程,提升居家养老、平安钟服务质量。完善社会救助。加大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成立大病救助专项基金,适当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支持冠名慈善基金、专项救助慈善基金发展。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强化住房保障。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及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南国西路公租房项目建设。完成省下达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教育评估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与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新建一批幼儿园,完善幼儿教师岗位资格和待遇保障机制。创新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地优质职教资源,探索培养精英型技能人才新路径,积极推进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药市场质量监管,打击各类非法行医行为,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社区家庭医生制度。推进区属医疗机构易地新建和扩建工程,加快智能卫生建设步伐。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改善公共交通。完善TC公交管理模式,加大公交线网开设和运力投放力度,试点设置公交专用道,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高公交分担率。加快公共自行车布点,继续推进人行天桥建设,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建设安全城市。开展法制治安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完善社会治安“大巡防”机制,加快平安社区建设步伐。积极创建法治镇(街道),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市民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校车安全监管力度。支持武装工作,完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发动多元参与的普法宣传、伦理道德及和谐邻里关系传播,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擦亮“好学顺德”、“顺德好人”等人文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科普、文化、艺术、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做强做优曲艺、龙舟、书法、美术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发展创意设计、现代印刷、文化休闲娱乐等业态,加强中国流行音乐聚集区、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等基地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强化陈村花卉世界品牌效应,全力申报“世界美食之都”。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挖掘顺德文化底蕴,尊重和珍视城市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和开发龙狮、曲艺、香云纱、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区域形象宣传。深入研究提炼顺德产业文化、改革文化、人文精神内涵,结合纳贤引智、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工作形成立体化宣传渠道,扩大区域影响力,提升市民自豪感。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民生为重,大力推进充分就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市民健康工程、食品安全工程、治安提升工程、学前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公交优化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清洁家园工程、便民服务工程等12项民生工程,扎扎实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府建设
改革创新是顺德领先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保持先行先试、自我变革的勇气和锐气,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科学民主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以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意识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出新成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权力下放与服务优化相结合。完善大部制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继续探索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厘清区、镇(街道)责权和分工,强化镇(街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执行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相对集中审批权工作,积极开展镇(街道)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规范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运作管理。推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向社会转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工业园区发展、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创新园区,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会服务创新中心。积极引入运作成熟的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和民间精英兴办社会事业。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鼓励建设镇(街道)社会服务综合体和家庭服务中心。健全“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培养优秀的社工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政策体系。率先在农村综合改革领域实行资金竞争性分配。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等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征地留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法。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求在农村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坚持科学决策与强化执行相结合。建设效能政府。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力争在保障执行动力、健全执行机制、增强执行能力上实现突破,全面提升执行效果和效率。实行结果导向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办法,加大效能监察和工作纠偏力度,推行部门工作年报公示制度,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限倒逼进度。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效能促进机构,完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建设服务政府。丰富“顺德服务”内涵,努力打造行政效率高地、行政成本洼地。启动新一代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快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推行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的“两代表一委员”倾听民意、联系社区制度。健全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完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科学决策。强化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促进决策执行和质量提高。加强公共决策咨询体系建设。完善咨询工作制度,继续加大公共决策咨询机构组建力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讨论。
强化政府廉政建设。坚持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对财政资金、重点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实施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探索建立政务诚信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推动廉洁城市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创造条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强化聘任制公务员和机关聘员制度建设。优化公务员选用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选用机制,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加入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行列。健全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公务员教育和管理力度,推行公务员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打造一支团结奋进、勤恳敬业、精锐强干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的任务繁重艰巨,前景光明美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建设幸福顺德的宏伟征程上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