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黄喜忠同志在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 2013-01-24 17:44
点击数量:10390
文章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字体:
分享至:

——2013年1月22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喜忠

 

各位代表:
    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沉稳务实  奋发有为

    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我们在上级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目标,把握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三大重点工作,攻坚克难、逆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较好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8.8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9.9亿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5亿元,增长11.9%。
    一年来,我们建机制、造环境、抓重点,城市升级开启新征程
    工作机制全面确立。
设立三大片区规划管理局,集中行使片区内规划审批权,促进片区协调发展。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带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强重点督查和实地检查,城市升级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顺德新城43个基础性、引领性项目全面启动,佛山新城“三大战役”初见成效。一环南延主线、高富路等10项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一批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832亩,绿化提升效果明显,新增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优化水网质量,整治内河涌565公里,启动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深入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减排责任。全面改造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
    城市管理再上台阶。以“八个一”试点项目为切入点,强势推进美城行动,市容市貌显着改观。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所有公交线路纳入TC模式管理,中心城区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7.2台。“数字城管”建设全面铺开,覆盖区域达98平方公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在全市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年来,我们优服务、调结构、聚人才,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龙腾计划”,全面启动“星光工程”,实现产业政策对大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积极开展“暖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安排产业发展资金约7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6.4亿元。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22.8亿元,同比增长14.8%。企业上市成绩斐然,新增上市企业2家、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企业2家,总数占全市的80%,全区上市企业累计13家。
    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南方智谷被认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首期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建设提速,浦项镀锌板一期正式试产。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成功入驻。“三旧”改造重大项目蓄势待发,核准认定项目总用地面积2387亩。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建设高效推进,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更加彰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投入强度居全省前列。电压力锅国际标准获批,并获得国家标准创新一等奖,其专利联盟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的75%。新增驰名商标3件、省着名商标14件、省名牌产品21件、集体商标1件,新建技术创新联盟1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1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全面推动人才强区战略,建成“1+10”人才政策体系。
    结构调整亮点纷呈。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总部企业对顺德税收贡献达68%。49个项目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全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6.1亿元、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12%。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全省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区域,省设计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50亿元,慧聪家电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落户顺德。广东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设施型、都市型农业扎实推进,成功举办首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陈村获授“中国花卉之都”称号。
    一年来,我们提标准、重均衡、促公平,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基础保障持续强化。
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小额贷款政策。全区登记失业率为2.3%。城镇职工、新农保、全征地农村居民的养老待遇稳步提升。完善困难群体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完善居民门诊“一卡通”制度,社区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到100%。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龙头企业牵头捐资兴办慈善养老引擎项目。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镇(街道)社会服务综合体全面建成,构建起三级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首次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对镇(街道)的考核,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成立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生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0个镇(街道)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全省领先,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指标任务。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达85%。均安女篮连续6届蝉联全国农民运动会冠军,男子龙舟队勇夺中华龙舟大赛五连冠。举办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陈村花卉世界、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德民俗游”初具规模。深入开展“创文”活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顺联恳亲大会。扶贫“双到”工作得到省的高度肯定。统计、人防、气象、武装、档案、史志等事业取得新成就。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综合提升法制治安环境,获评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组建“大巡防”队伍,试点“交巡警警务平台”,全年原始警情下降24%。平安村(社区)达标率100%。深入开展“三打两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案件3900多宗,市场秩序明显优化。推进区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应急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常态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市民用药安全。创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新机制,全区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削权限、转职能、强执行,政府运行彰显新优势
    行政效能稳步提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并成为国家试点,改革后月均登记有限公司数量同比增长28.4%。梳理出同级最完整的审批“权力清单”,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网上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组建4个法定机构,强化社会组织培育力度,转移一批政府职能事项,社会活力持续释放。全省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执行能力全面增强。创新公务员教育培训方式,系统提升履职水平。创新重大项目工作机制,深入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行使和干部健康成长。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创新绩效管理,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
    农村管理更加有序。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规范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社管理,促进股权合理流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实现100%“事前监控”和“实时监控”。逐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大力解决农村征地留用地和宅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用勇气和智慧、创新和实干,抓住了新机遇、实现了新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市驻顺德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顺德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顺德发展的海内外投资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升级的具体举措有待深化落实,产城互动、城市品牌提升等需要突破;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新增重大项目仍然偏少,民营企业规模有待提升,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政府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凝神聚力  勇掀高潮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城市升级战略加速实施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以科学的理念、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举措,继续扩大顺德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朝着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美好明天阔步前进。
    2013年政府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按照区委确立的“八大工作理念”,着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综合转型,提升顺德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掀起城市升级高潮
    坚持把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升级全过程,继续优化体制机制、突出工作重点,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彰显城市升级成效。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完善统筹片区发展的工作机制,以大项目的整体策划,有效克服部门局限和打破镇街分割,确保城市升级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将生态绩效纳入相关各类考核体系,确保新建项目符合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要求。实施生态补偿制度,鼓励次发达镇(街道)珍惜和保护生态资源、从容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大气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高控规覆盖率。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坚持规划刚性原则,确保项目按规划有序推进。建立区镇两级土地供后监管协作机制,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
    突出综合治理,优化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和广东省生态区,全力推进城乡生态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保护顺德水乡特色和优美生态,建设“美丽顺德”。提升绿化水平。加快均安国际生态谷和陈村花卉世界升级改造等生态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绿心”,加快顺峰山公园林分改造。推进德胜河、桂畔海、潭洲水道两岸环境提升,以及东平河、顺德水道等生态景观林带规划建设。完善绿道两侧绿化美化,完成城市对外道路主要衔接口景观提升工程。改善水环境。开展主干河涌排污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河网水系防护。扩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全面铺开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截污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分散工业污水收集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养殖污染治理。整治大气环境。铁腕整治黑烟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高污染燃料锅炉,鼓励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保护土壤环境。整治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完成镇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和村(社区)垃圾收集站改造。
    加快项目建设,彰显升级成效。大气魄优化基础设施,加快引领性项目落地,全力打造顺德新城,积极推动佛山新城建设。推进海华大桥、江顺大桥等区域重点交通项目,推动广州地铁7号线延伸线、佛山地铁3号线、三善大桥扩建工作,增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突出优化路网结构,加快乐龙路、伦桂路、南国东路东延线、东乐路东延线、大良滨河路、甲子路延伸线、新基北路、新市良路、“横九”干线均安段、南沙大桥等建设,启动南国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提高区内道路的快速通行能力。加快解决“断头路”问题,完善镇域路网。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
    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品质内涵。推动美城行动向纵深开展,优化考评体系,将考评范围逐步延伸到农村。继续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序化工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塑造城市门户、公园等节点景观,全力抓好重点路段沿线建筑景观综合整治。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实现镇(街道)中心城区全覆盖。提高出租车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交线网密度和效果,加快广珠城轨各站点公交对接系统建设,加大人行天桥建设力度,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加强交通管理,推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坚持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依靠企业自主创新、以质取胜的内生动力,实现综合转型升级。
    完善政策扶持,提升传统产业。落实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扶持机械装备业做大做强,鼓励家电制造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增强话语权。推动农业向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大“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弘扬顺商精神,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深入实施“龙腾计划”、“星光工程”等扶持政策,细化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具体难题。引导企业主动创新商业模式,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加快诚信社会建设,以企业信用评级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服务强区。积极拓展顺应顺德制造业高端延伸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各镇(街道)结合自身禀赋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公共服务精品。推动广东工业设计城扩容提质,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和创新资源要素聚集。推动专业市场升级,重点建设和培育家具、家电、机械、花卉等采购中心。推动新展览中心建设,引导优势产业与会展业实现良性互动。加快建设顺德新港,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充满活力的核心商圈,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载体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载体。南方智谷要融合智慧与生态理念,做好工程建设、品牌推广、引资引智工作。西部生态产业新区要力争在园区建设、项目引进等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项目落地,通过政策引导顺德企业抱团转移。以成立城市更新发展中心为契机,营造有利于“三旧”改造政策推行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性和带动性项目。积极推动村级工业区改造,优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
    策划重大项目,形成引擎效应。构建大招商格局,提高项目策划、甄别和谈判水平。加强战略项目策划,实施产业链招商,打造一批承载全区产业转型使命的重大项目,重点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机械装备产业。突出合同兑现率、开工建设率和投入产出率,抓质量、抓工期,确保重大项目按期建成、快出效益。
    整合发展要素,完善支撑体系。以创新、人才、资本为核心,构建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通过竞争性资金分配等措施,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效益;鼓励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开放力度,满足企业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发挥标准化战略提升作用,支持企业创建驰着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强区域品牌推广力度。全面实施“1+10”人才政策,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大与南方医科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合作,确保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按期投入使用,形成根植性较强的研究生教育组群;建设人才公寓、国际社区等综合功能设施,增强各类人才归属感。完善产业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债券市场,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工程,扩大后备上市企业规模;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股金融机构,拓展民营资本投资渠道,引导资本向实体经济渗透。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幸福和谐顺德
    坚持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民生政策研究,健全立体式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好的生活。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保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全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打击恶意欠薪,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立重大伤病补充保险制度,提高重大伤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优化社会保险各项制度的衔接,将社保服务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对城乡困难居民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健全异地务工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出台扶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扩大冠名基金等筹资方式,培育发展社会慈善组织。
    注重优质均衡,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出台次发达镇(街道)民生事业支持办法,推动全区民生事业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镇教育管理权限,继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全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强化职业教育品牌,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职业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异地重建工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全面建成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拓宽市民卡服务领域,完成10个镇(街道)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扩大社会服务对村(社区)的覆盖面。
    推动文化惠民,提升文明品质。统筹整合公共文体资源,大力提升公共文体设施,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大做强龙舟、女篮、水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加快申报世界美食之都,打造美食文化品牌,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改革精神、顺商精神研究,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增强城市开放性和包容性。探索发挥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在传承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扶持创作独具顺德特色、传承岭南文化精髓的优秀文艺作品。全面推进“创文”工作,深入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强化现代公民意识,系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平安顺德。推进三年法制治安环境提升工程,构建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打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巩固提升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水平,创造条件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决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严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保障群众“菜篮子”安全。逐步推进药品制剂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药品安全可追溯机制,维护群众用药安全。建成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火灾。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改革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公平正义转变,打造顺德改革发展核心优势。
    坚持放权赋能,加快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加快向社会转移职能。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宽进严管”工作格局。推进投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新型投资管理体制。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理顺区、镇两级权责关系,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明确村(社区)行政服务站管理体制和职能定位。
    推动流程再造,提升政府效能。开展政府流程再造,反对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办事环节,使行政流程更加畅通、高效,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满意度。构建大财政、大国资、大国土、大招商、大交通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完善绩效管理考评,强化主责部门的统筹和责任,建立容错机制,营造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督促广大干部求真务实、勤俭节约,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鼓励公务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力度,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敏感环节的监管。探索成立国有监理公司,加强对公共工程的监督。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质量的实时检查和突击检查。扩大参与式预算项目范围,试点大部门财政预算公开,在政府服务的关键节点深化公众评价程序,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决策咨询机构作用,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广泛吸纳民间智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各位代表,未来生活的宏伟蓝图激励着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召唤着我们,继续领先新一轮发展的重任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在上级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方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综合转型,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